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77岁。
7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长了一倍。
近些年来,基本上每过4年,人均预期寿命的目标就会提高1岁左右。
1岁,是至高的健康福祉。要实现这1岁,需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人们的寿命延长了,随之而来的社会整体老龄化,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正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以2018年为例:
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其中有超过1.8亿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可怕疾病——癌症,在所有大病和慢病中,癌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甚至是“高发病”。
每天约有10000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新增7名癌症患者,并有5人因癌症死亡;每年癌症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癌症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随着年龄逐渐下降,清除体内癌细胞的能力随之减弱,老年人罹患癌症的风险比年轻人要高得多。

△ 免疫机能下降,患感染症、癌症的几率增加
更不用说那些“因病致贫”的家庭,如果一个家庭的中流砥柱罹患重疾,整个家庭都面临着因病返贫的困境,甚至陷入“经济毒性”的恶循环。
所谓经济毒性,是因经济问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护理质量下降、治疗依从性差、工作能力受损,从而进一步导致疾病恶化、收入来源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并***终导致了不良预后甚至高死亡率。
长寿与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健康是长寿的必要前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失去了健康,受到疾病的折磨,毫无幸福感,生活质量低下,寿命的延长将失去意义。
在现代社会,要想实现幸福的生活,为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意志力,承担更多的义务,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近年来,细胞疗法逐渐成为公众在健康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自2016年,我国将细胞干预加入“健康中国2030”计划后,细胞医学被提高到了政策层面,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政府对细胞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与要求,我国细胞干预技术得到了规范、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免疫细胞研究项目近几年数次获得诺贝尔奖,让人们看到了细胞技术战胜各种疑难疾病的无限可能性。2021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为干细胞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呼吁建立健全细胞产业发展规范,以干细胞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干细胞产业有序稳定发展,这已成为本届大会一大热点。干细胞整个产业已处于爆发的前夜,技术迭代加快,我国需要紧紧抓住此发展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李振国建议加快干细胞产业发展与转化细胞干预主要分为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两大类。
干细胞干预
干细胞是具有多项分化潜能、能自我复制、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形成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具有组织再生、免疫调节、抗凋亡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公认干细胞能干预的疾病有200多种,如糖尿病、骨关节炎、肺炎、帕金森、卵巢早衰等长期困扰人类、难以治愈的疾病。
免疫细胞干预
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也就是俗称的“白细胞”。免疫细胞里的树突状细胞识别体内的病毒和癌细胞,将信号传递给杀伤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会迅速将病原微生物和癌细胞捕杀。

△ 免疫细胞在攻击和吞噬癌细胞
美国国际肿瘤生物干预及基金研究年会明确提出:“免疫疗法是目前知道的***有希望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
“十三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作为重大科技项目被列入规划纲要;并提出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的机会性筛查,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至46.6%。
而近年来,肿瘤诊断新技术、免疫细胞新疗法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推广应用,明显提高了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国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已从10年前的30.9%上升至目前的40.5%。
细胞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健康和生命将会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也会是未来医学科技发展的热门趋势。